9月11日,陕西省生态环境部专家郭欣应邀莅临研究院公司,就《陕西省“十五五”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固体废物管理”与“环境影响评价”两大专题开展交流指导。本次会议聚焦《规划》编制的科学性、规范性提升,旨在推动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深度协同,为陕西省“十五五”期间矿产资源绿色发展筑牢规划基础。
会议围绕“十五五”期间陕西省矿产资源,系统剖析了当前陕西省矿产固废管理的现状优势与突出挑战,并针对《规划》编制提出精准建议:一是推广煤矸石“井下回填+低热值发电”一体化利用模式,降低地面堆存风险;二是规范“生态修复型填沟造地”,需严格遵循“先评估、后实施”原则,确保符合区域生态保护红线要求。
在环境影响评价专题环节,郭欣专家强调“战略环评引领规划、规划衔接生态底线”的核心逻辑,明确要求将“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三线一单”)作为《规划》编制的硬性约束,全程融入矿产资源分区管控、开发规模确定、项目布局优化等环节,推动矿产开发与区域生态系统承载力相匹配。同时,针对规划环评实操环节,专家还提供具体技术指导:一是推动环评“早期介入”,在《规划》初稿阶段即开展生态影响预评估;二是强化“多方案比选”,针对重点矿区开发方案需同步论证生态保护替代方案;三是拓宽“公众参与”渠道,通过线上公示、基层座谈会等形式吸纳群众意见;四是建立“跟踪评价”机制,定期评估《规划》实施后的生态环境变化,及时动态调整管控措施。
与会人员就《规划》编制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与郭欣专家展开充分互动,现场形成多项共识。参会代表一致表示,此次指导精准对接《规划》编制需求,不仅解决了技术层面的困惑,更明确了“生态优先、绿色开发”的规划方向,为两大专题的高质量编制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下一步,研究院公司将系统梳理专家建议,形成《规划》优化工作清单,明确“固废利用指标细化”“环评节点嵌入”等具体任务及完成时限。同时,将进一步征求市县相关部门、行业协会及科研机构意见,确保《规划》既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又贴合陕西矿产资源开发实际,真正具备前瞻性、科学性与可操作性,为陕西省矿产资源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规划保障。
文/余坤霖 图/武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