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研究院公司新疆巴里坤县三塘湖矿区石头梅二号井补充勘探工程(东段)野外作业的紧张推进,工程量的原始数据陆续传回室内报告编制组,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成果转化战也同步打响。五加二、白加黑,地质所女将们正将戈壁滩上的勘探汗水转化为支撑矿井建设的精准报告,扛起项目攻坚“最后一公里”的重任。
“石头梅二号井田补充勘探数据刚到,煤层-300米标高线得重校!”报告主编李小娟指着屏幕坐标,语气急促却沉稳。其显示器上,煤层底板等高线、块段线、钻孔位置等以不同图层呈现,每一个地质元素都是未来矿井建设的“一砖一瓦”,每一幅图件都将为矿井开发奠定坚实基础。这些“地质女兵”深知,手中鼠标画笔连接着野外艰辛——在狂风沙尘似刀割和四五十℃高温炙烤的戈壁钻探现场,每一个数据都凝聚了一线汗水,不容马虎。
办公室内,画图操作声、打印机出图声与鼠标点击声交织。为编制新疆巴里坤县三塘湖矿区石头梅二号井田北区补充勘探报告,李小娟、李静琴、陈娅鑫、赵金花、赵亚宁、李兴飞、薛芳芳、丁瑞婷、苏妮等人员已连续加班两周。灯光下,她们眼下青黑明显,目光却紧锁屏幕:在井田72.48平方公里范围内,以往和本次施工的125个钻孔,每一个数据都反复比对校准,会议桌上的煤岩层对比图恰似一幅宏伟画卷。
“探煤孔12个、11800米,探煤兼水文孔3个、2800米…… 数据得进行复核,差一米都影响资源量计算”,李小娟边说边叠加比对东区最新钻孔资料与地质图。编制绿色勘查与环保章节时,女将们格外用心,她们秉持着研究院公司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环保理念,结合井田戈壁生态特征,将“临时道路沿已有车辙布设、钻机平台避地形不稳定区、生活垃圾集中深埋”等精细化环保要求写入报告,确保勘探作业与生态保护同频共振、协调共进。
从白昼到深夜,会议室灯光常亮。这些地质女将以专业坚守扛起成果转化重任,将钻孔资料、测井数据等化为精准图件与报告,唤醒新疆巴里坤县三塘湖矿区石头梅二号井地下沉睡的煤海,推动矿井开发建设。
陕煤地质研究院公司“地质女兵”以笔为镐、以屏为疆,于后方书写担当。凭借日复一日的细致坚守,用精准成果为矿产开发筑牢根基,诠释新时代地质女性的专业与责任。
图、文/程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