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专栏 公司新闻
新时代地质人的苦灯与夜战
时间:2025-08-29 来源:陕西煤田地质勘查研究院有限公司 阅读次数:47次

当城市的写字楼渐次熄了灯,唯有陕煤地质研究院公司的一角,几扇窗仍亮着——那是室内地质人员伏案的所在。而千里之外,陕北的黄土高原上、新疆戈壁滩的深处,同样有零星的灯火在夜色里明灭。这一束束不分昼夜亮着的灯,照的是图纸与岩芯,映的是新时代地质人俯身前行的身影,更藏着资源勘探路上不为人知的坚守与滚烫。

陕北的黄土高原上,三叠纪的煤层在岁月沉淀中静谧深藏。在“陕北三叠纪煤田子长矿区张坪井田补充勘探”项目,夏季雷雨呼啸,裹挟着黄土拍打着临时搭建的帐篷,工地灯照在排列整齐的岩芯箱上,也映照在研究院公司地质队员专注的脸上。深夜灯光下的他们目光如炬,研究着项目部墙上的岩煤层对比图,一边对照着密密麻麻的编录手稿,一边分析各个煤层的特征、沉积特征。野外工作容不得丝毫差错,煤层厚度的精确测量、地层位置的准确标注,及时的将现场实时传回的测井数据与岩芯观测结果进行比对分析,与前期勘查数据进行细致比对。深夜的那盏灯总是在微凉的晨风中悄然熄灭——它不仅照亮了岩芯的奥秘,更温暖了每一个为地质事业不懈奋斗的寒夜。

更北的巴里坤,三塘湖二百四十里戈壁的风比陕北更烈。“新疆巴里坤县三塘湖矿区石头梅二号井补充勘探工程(东段)”项目的临时营地,紧邻井场,屹立于无垠的戈壁深处。面对艰巨的补充勘探任务,同时肩负攻坚“青藏新”地质勘探市场的重大使命,研究院公司的地质队员们需要精确揭示井田地质构造、清晰掌握资源分布情况,每一处钻孔的精确定位、每一组岩芯的准确编录,均直接关系到后续开发的安全与效益。白天,他们随钻机奔波于井场,顶着高温与风沙,详尽记录钻探状况、精心编录、准确测井;夜晚,回到营地,又立即沉浸于海量数据的分析处理中。对着测井曲线与岩芯影像反复比对、深入研讨。窗外,戈壁的夜空漆黑如墨,唯有远处井架上的探照灯熠熠生辉,而室内的灯光,则映照着他们脸上的疲惫与坚毅,也照亮了图纸上日益清晰的井田地质图件——这盏灯,将陪伴他们继续在广袤的戈壁之下,一笔一划地勾勒出资源的分布与脉络。

城里的灯,也没闲着。一楼会议室里,巨大的地质图铺展了半张会议桌,彩色铅笔在笔筒里插得满满当当。地质所的男同志们在一线艰苦奋斗,室内巾帼女将们正紧盯着电脑屏幕上的等高线图,紧张地赶制着项目报告。“子长矿区那边刚传过来新的钻孔资料,这部分的煤层边界得重新调整一下。”“仔细比对图上的标记,确保每一处细节都准确无误。”画图的声音、“嗡嗡”出图的声音、鼠标在图层上“嘀嘀”点击的声音在办公室里此起彼伏。灯光洒在她们脸上,映出了眼下的青黑,却也照亮了图上逐渐清晰的矿区构造轮廓。这些地质所的女子兵们,虽然身处后方,却以无比的责任心和专业技能,把野外的汗水变成精准成果的最后一步,慢不得,也错不得。

新时代的地质人,早不是“一把锤子一张图”的旧模样,他们带着那份“踏遍青山人未老”的劲儿,仍在灯火里烧得旺。这灯亮着,是为了让深埋地下的资源有“坐标”,让矿区开发有“依据”,让每一寸土地的价值都被摸清、用好。

或许没人会特意记起这些夜里的灯,但当子长矿区的补充勘探报告为后续开发提供了精准数据,当石头梅二号井的补勘成果让资源开发更高效,当那些在白炽灯下画成的图件变成推动项目的关键资料——这一盏盏苦灯夜战里的光,早悄悄融进了陕煤地质集团“找矿突破”的答卷里。

这就是新时代的地质人:在繁华旁、在深山里,把灯拧亮,把腰弯下,用一夜夜的坚守,把“地质报国”的路,一步步走得扎实又滚烫。

文/程婉莹


..//storage/settings/202211/ZXGxijCiUutuCbChdsRP.jpg
版权所有:陕西煤田地质勘查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煤田地质勘查研究院有限公司 Copyright2017
地 址:中国·陕西·西安市未央区文景路26号A陕煤地质科研办公楼 邮编:710021 电话: 029-86681223 传真: 029-86106922
邮 箱: smdzyjy@163.com 网址:https://smdzyjy.mtdz.com  陕ICP备2021014249号-1  技术支持:硅峰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