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十五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在3月5日召开的“两会”上,生态建设和绿色发展再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回首“十四五”,研究院公司在生态修复和清洁能源上超前实施战略性部署,紧抓市场机遇,全面赋能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陕西是能源大省,也是煤矿大省。因此,煤矿生态修复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2020年4月,陕西榆林市神木市“神木矿山修复指挥部”设立,拉开了研究院公司布局黄河流域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序幕。
此后两年间,依托政府主管部门技术支撑单位的平台,研究院公司先后指导了60余座煤矿企业实施年度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工程任务,并率先提出黄土沟壑区煤矿采空塌陷“宽幅梯田整地+立体式生态重建”的治理模式,累计实施塌陷区治理、土地复垦、开发式治理等各类矿山生态修复项目120余项,指导矿山企业治理塌陷区约18000亩,实施土地复垦约5000亩,植树200000余株,实施道路维修、输水管道修建等民生工程40余项,治理效果显著。
地上的绿色逐渐装点,地下的绿意已然升腾。地热能作为绿色能源中唯一的“地下宝藏”,在我国储量约占全球六分之一,开发利用潜力巨大。研究院公司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大力发展陕西地区的清洁能源供热,让绿色供暖跃动千家万户。
2021年初,研究院公司承担设计施工的“黄陵地热科研勘探水平对接井项目”完成精准对接。这一项目采用高精度定向钻探控制技术和精准强磁水平对接技术,是我国在此深度首例“超深度、超长距、大口径、超长换热段”的深部取热不取水的U型水平对接井工程,在技术创新上实现多个“第一”。随后,研究院公司先后承担“宝鸡市渭滨区-眉县地热资源勘查项目”“眉县县城清洁能源供暖系统建设项目”“地热韩城1#、3#、4#能源站项目”“秦元热力地热供暖系统建设项目”“陕煤地质集团草滩生活二期地热建设项目”等。基于这些项目,研究院公司发挥人才技术密集的优势,积极进行技术探索和成果申报,成功获批1项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在地热领域不断实现“智”的飞跃。
突出的成绩不仅赢得了市场口碑,还吸引了众多投资单位、施工方及同行的主动合作,推动了研究院公司地热版图的稳健拓展。2023年末,位于吉林省大安市大岗子镇的中深层地热能供热项目投入实际供暖阶段。这是研究院公司实现地热技术服务推广至省外的第一站,也是吉林省首个“地热+”新能源供暖示范项目。相较于传统燃煤锅炉,一个供暖季可节约标煤约3822吨,减排二氧化碳约9388吨,环保效益显著。今年,研究院公司作为工程总设计单位,将在吉林省大安市安广镇建设中深层地热能供暖建设项目,该项目预计减排二氧化碳达55342吨,相当于标煤21258吨。
研究院公司成功走出陕西,不仅成就了业务增量,更是国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真实写照。春节期间,吉林大安深层地热供暖项目组满心牵挂着2000公里外的大岗子镇居民。今年是研究院公司吉林省大安市大岗子镇的“中深层地热能供热项目”顺利供暖的第二个冬天,大安地热供暖项目已经温暖了大岗子镇的千家万户,但是地热项目组的工作还远远没结束——数据追踪,温度监测,后期保障……即使离开了东北大地,每一度水温的波动都依然牵动着项目组的心。
在新“时”与新“势”的春风下,高质量发展对地勘行业提出了新要求。研究院公司以矿山环境修复治理、地热新能源开发利用作为突破口,以保护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为目标,交出了“十四五”的满意答卷。“十五五”开局之际,绿色高质量发展已然跃入“快车道”,研究院公司将继续立足行业,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为实现美丽中国建设贡献陕煤地质力量。
文/罗一诺 图/王少锋 贾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