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叔叔阿姨给我们买的足球鞋!”
“我们下午就能穿上踢比赛啦!”
时逢“学雷锋”志愿服务月,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重要指示精神,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3月13日,研究院公司党委、团支部联合组织公司志愿者前往陕西回归儿童救助中心开展“大手牵小手、关爱儿童心”志愿服务活动。
到达救助中心,负责老师崔老师带我们参观了救助中心的宿舍、食堂、儿童活动室等场地,介绍了这里48名孩子的情况,在大堂播放了救助中心自1996年成立以来不断搬迁不断扩大的纪录影片。陕西回归儿童救助中心原系陕西省回归研究会儿童村,儿童村接受服刑人员的委托,无偿的照管其无人抚养的未成年子女。儿童村于2012年在陕西省民政厅单独注册,改名为陕西回归儿童救助中心,为非营利性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目前也接收“事实无抚”儿童。救助中心依靠社会的支持为孩子们提供生活技能培养、教育、心理辅导及基本权益保障,使他们能和其他孩子一样,生活在欢乐与祥和之中。
看着纪录片里原本没有人抚养的农村孩子来到儿童村吃上了第一顿有肉有菜的热饭,穿上了整洁干净的衣服,在热心人士的帮助下茁壮成长,在场的志愿者都潸然泪下,感动良久。
为了帮助救助中心的儿童解决生活问题,公司团支部书记康惟英、第二党支部委员林磊前日里就前往救助中心联系负责老师询问情况,了解到孩子生活消耗品的需求量、每月的米面油用量都很大,园内的几个钟表也坏了很久。知道情况后,公司党委书记申小龙要求我们抓紧为孩子购买所需物资,解决孩子实实在在的困难。出发前一天,救助中心的老师向我们紧急求助,“6名孩子被学校选中踢足球比赛,但是没有小钉足球鞋”。我们又赶紧在网上购买相应尺码的足球鞋,第二天顺利送到孩子们手里。看着这几个孩子拿到足球鞋的喜悦,我们深感这次志愿活动是实实在在帮助了他们。崔老师也号召各行各业的志愿者能把自身的工作做成PPT给孩子讲解,让孩子们增长见识,树立理想信念。
救助中心的一草一木全部来自社会上的爱心人士和企业院校的捐赠,和孩子们的一面之缘让我们对这个小院子从此有了一丝牵挂,我们希望这份关爱回归儿童、帮助他人的雷锋精神能在公司里延续下去,推动公司志愿者服务队常态化、机制化、体系化发展,引导广大职工争做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和引领者,以责任担当践行企业初心,奉献企业爱心,形成弘扬雷锋精神、争当公益先锋的生动局面,持续为社会做更多有意义的志愿服务。
作者:程婉莹
摄影:康惟英、刘佳慧、康琳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