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VM法与BP神经网络法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性评价研究-以丹凤县滑坡为例》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时间:2014-12-08 来源:陕西煤田地质勘查研究院有限公司 阅读次数:1382次
11月22日下午3点在六楼会议室,我院提交的陕西省煤田地质局2012年第一批三类科研项目-《基于SVM法与BP神经网络法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性评价研究-以丹凤县滑坡为例》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
评审会议由陕西省煤田地质局科教处处长杨兴科主持,我院总工程师刘军及项目组全体成员参加会议,出席评审会议的专家有西安科技大学地环学院副院长薛喜成教授、建工学院岩土工程系副主任叶万军教授、陕西省煤田地质局一三九队教授级高工权新昌。
会议首先由项目负责贾少杰进行汇报。该项目以探索地质灾害隐患点定量化研究理论,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依据为目的,在地质灾害详查的基础上,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性进行了定量化评价。汇报重点介绍了危险性评价步骤及结论分析等。
在项目的评审过程中,专家组分别从不同方面对该项目报告表示了肯定。其中,权新昌高工主要对项目报告理论概念部分提出了改善意见和建议;叶万军教授认为“相比较其它以‘地质灾害’为研究目的项目来说,该项目选择‘地质灾害隐患点’为切入点,实为一大亮点。另外,在详查项目《陕南山洪地质灾害受灾地区丹凤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的基础上针对区内滑坡隐患点危险性进行定量计算再将成果应用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也完成了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思路,符合研究规律” 。薛喜成教授认为“项目选题新颖,BP网络和支持向量机均是目前较先进、效果很好的智能非线性评价模型,两种评价方法各有其特点,优势互补。项目报告中使用的数学模型为最新版本,采用Matlab软件工具实现具体的算法是可行的,实际应用效果不错。训练样本构建、BP网络和支持向量机应用与实践方面具有较明显的创新性,这正是研究院青年队伍的优势。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和资金投入小的前题下,完成了高达以292处滑坡(隐患)为研究对象的高工作量,以4个高灵敏度评价指标进行层次分析法的训练样本集,是本项目一大亮点,研究程度高” 。经专家组讨论,认为该项目基础资料详实、附件齐全,完成了原计划任务书中拟定的全部研究任务,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发展前景广阔,符合验收标准,同意该项目通过验收。
最后,专家组又对项目报告的深入研究方向及后续发展提出了宝贵的建议。(李欣)